第11期
2022.5.16
?
“從消瘦的枝條中獲得甜蜜的漿汁”
榮光啟
?
本期《詩歌周刊》中,《與青山書》《理發記》《河谷》皆是成熟的自我之詩。寫作方式均為面對世界或日常生活之場景,借景或詠物以抒懷?!杜c青山書》的結尾(“世界已變,你我皆浮云/遁入虛構長嘆一聲——/我是不斷撤退中的/無用之人,曾經篆刻/我與青山共高下”)與《河谷》的結尾(“整整一個上午,我在/太陽暴曬的卵石間/行走,撿起過幾枚/又將它們一一放回了原位/年事已高,有些念頭/漸漸順遂了流水的意圖”)的心境是相似的,表達了“年事已高”之人對于人生或命運的情愿“不斷撤退”或“漸漸順遂”的心態。這可能正是《理發記》里的“中年”心境:“一根中年的蘆葦,要做幾遍深呼吸,才能/在水流湍急的椅子上堪堪坐穩?//人到中年,頭發已經變得稀少而柔軟。/一場大雪正在翻山越嶺趕來,隔著茫茫大海,/它費盡心思,尋找一個自我妥協的人?!毙木诚嗨?,理發店也似“河谷”(“水流湍急的……”);心境相似,“順遂流水”其實也是“不斷撤退”、“自我妥協”。一種無奈的人生經驗借著情境的展開而讓讀者具體而真切地感知。
如果說上述詩作中的情感經驗給人帶來的是無奈與感傷的話,那么《月光下的白玉蘭》《果實與花朵》,則是呈現了對一些美的事物的凝望與想象。在敘述中,寫作者盡量不凸顯自己,而是將人生的悲歡蘊含在被吟詠之物里面?!对鹿庀碌陌子裉m》在挽留世上那些令人憐惜的美:“她知道天一亮,它們會像雪一樣/落在返青的草地上/而另一些將變成鴿子飛走”?!豆麑嵟c花朵》在想象一棵野生蘋果樹那令人激動的生機:“盛開是它內在的潛藏的天賦/當它開出第一朵,就會有最后一朵/興奮感與緊迫感交替進行/深層愉悅與痛苦體驗都集中在你眉間/花朵的手指編織你額前的花環”?!对谏彻麡湎隆芬彩窃佄?,但作者由物及人:“我愛那在沙果樹下仰望的人/她的目光停留過的枝丫/也是語言的掛鉤,我數次從那取下神秘的信/在某個鋪滿星光的夜晚,我大聲朗誦/我愛懂沙果樹嫁接技藝的人/她懂得怎樣從消瘦的枝條中/獲得甜蜜的漿汁”,在這里,“語言的掛鉤”、“信”和“漿汁”都是美妙的意象。詩作的意味即是愛慕那在果園中的勞動者,也是傾慕那會使我們的生命變得豐盛、甜蜜之人。此詩情感熱烈,想象合理,給人帶來的是對未來的希望與激動?!皬南莸闹l中/獲得甜蜜的漿汁”一句,尤為發人深?。簭呢毞Φ纳钪?,我們能否獲得生命的詩意?從艱難的生存中,我們能否獲得真正的安慰?寫作是否也是這樣一項“嫁接”的事業:將語言嫁接于靈魂的軀干,結出生命的果子?
《夜班車》《光與布匹》《木板橋》關乎生命中一些感人的畫面、瞬間和時刻?!赌景鍢颉肥且粋€生活片段,也是一個極為靈動的時刻,敘述中透露著對人的贊美(“要穿過油菜花和幾樹桃花/以及蝴蝶的眼神/從土坡上走下來/會與幾縷花香擦肩而過/她們不知道走在木板橋上的自己/把花兒開在木板橋上”)與對存在的傾聽與喜悅:“木板橋的對面有她們要去的春天/響聲會在她們走后/獨自傾聽一會兒/從拼湊起來的一塊塊木板上/紛紛跳進流淌的小溪”?!绊懧暋北蝗烁窕?,此意象特別奇妙?!豆馀c布匹》也呈現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時刻:福利院那個小男孩出來晾布匹之時,擬人化的“光”“心疼地擁抱他,讓自己的影子/長久地沉默著”,“光讓小男孩晾出去的布匹/悲傷地滴著水”——“光”的沉默與布匹的淚水,透露出作品中潛涌的對福利院小男孩的愛與憐憫?!兑拱嘬嚒飞系摹拔摇彪m然孤獨,但“夜班車是開往明天的”這句適時來到的話語,給詩中那個極有普遍性的行進中的時間,注入了盼望。
《麥草溝》《生活吸取的,還會還給我嗎》,關于故鄉?!尔湶轀稀贩浅I钋?,“寫信”的想象很獨特,也很感人:“麥草溝滿山滿洼的林子/就像我寫給一個人的書信……幽深遼闊的麥草溝就是一份厚厚的信封/夕陽就像一個寄信的人/當我拖著一捆竹子下山的時候/我的信已經投給了黃昏/當我伐倒一片樺樹林時/我的信就是山巔的一輪殘月/多年以后,我就像當年那個收信的人”,那信的內容是“我”對故鄉的記憶,運送者是黃昏的夕陽,而收信者則是多年之后的“我”,但是,當“我”再次返回這里,雖然“山谷里的石頭和流水成了/生命中的落款和日期”,但世異時移,“信中……章節”已經散亂,和許多尋找故鄉的人一樣,“找不到一條返鄉的路”。作為客觀地域的故鄉,隨著當代中國城鎮化的進程,早已物是人非。故鄉場景,總是讓我們悵然若失:“看著平靜的村莊/還會有一條新的河流出現嗎/還會閃動著黃昏的金光和暮色的秘密嗎……”“生活吸取的,還會還給我嗎/還會還給蘇家坪嗎”,《生活吸取的,還會還給我嗎》中的“生活”,也是時間、歷史與命運,那些被奪去的,“……會還給我嗎”,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也許只能“和蘇家坪鄉鄰一般沉默”。
《竹鄉的斑鳩喚雨》是本期作品中最獨特的。首先是這首詩的情境“竹鄉”,在雨水中,“竹?!薄爸裾印薄爸癖澈t”等一系列意象,構造了一個有邊地風情或少數民族地域特征的詩意空間;其次,這首詩的具體場景與動人細節(“他頭戴竹笠,頭頂數爿濕漉烏云而歸/她用筍干煲老鴨,鴨湯煨得暮落,暮落了/春夜織成夏夜”);第三是鮮活的人物與生動的對話(“你聽,母斑鳩在喚呢”/“你聽,公斑鳩也喚,是情歌嗎?”);其四是這個作品的言外之意:清脆的“斑鳩喚雨”之聲,對應的是作者沒有鋪陳的男女情愛。整個詩作,雖然篇幅不大,但在節制又精準的敘述中,作者似乎完成了一部有沈從文《邊城》之風的詩意小說。
?
榮光啟,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秾懽鳌冯s志副主編。出版有詩集《噢恰當》(上海三聯書店,2014)。
2009年6-9月,為北美華人基督教學會該年度訪問學者。2010-2011學年,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費曼項目學者。
2007年4月,獲“中國十大新銳詩評家”提名。2015年7月,獲“安徽詩歌獎·優秀評論家”獎。2015年8月,入選湖北省作協首屆湖北文學人才。
主編:金石開
執行主編:孤城
編委:
丁 鵬 王夫剛 王家銘
年微漾 金石開 羅 曼
林 珊 孤 城 符 力
1. 《詩歌周刊》是由《詩刊》社中國詩歌網編委會完全從文本質量出發,秉持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原則,從一至兩周內過萬的自然投稿中精心挑選佳作匯編而成。
2.本欄目由本站官方主導,與廣大網友投票參與的欄目區別明確,每期推薦詩作15件左右(排序不分先后),并邀專家進行綜述點評。受邀專家獨立撰寫評語,最大程度體現專業的審美標準,不受任何其它因素干擾。
3.由于輪值編輯每日審稿量大及其它原因,可能致使漏選部分優秀詩作,望不要受影響,而是繼續投稿支持。
4.作品由中國詩歌網編輯部在保證個人審美的基礎上,集體協商推薦。
5.編委會每期提名作品,邀請1位專家進行綜述點評,如現有作品不能誘發特邀專家點評興趣,則他可自行提名作品,報編委會同意后,撰寫點評。
6.本欄目將會不斷完善,歡迎留言,提供建設性意見。
提醒:
(1)點擊橙紅方格后的標題可閱讀正文;
(2)本欄目能適應手機閱讀,只需將本欄目網址轉發到手機,即可實現,并可轉發分享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