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點擊音頻,聽今日好詩
那就開始吧,用嗓音
建筑一個虛無的世界
再用虛無敲打你的耳膜
宛梆:虛構的世界
和我的詩一樣,是詩
不是歌,也不是詩歌
不需要唱腔,只需要
一朵嫁接在現實枝干
上面的月季花
開得像一顆拳頭
迎面打在我的鼻子上
讓我淚流滿面
像猛漢細嗅薔薇
我聞到一根古老枝干上
新鮮的月季香味
我接收到了這種信號
在虛無中建立秩序
在現實的碎片中
完全不需考慮現實
當我開始寫作,我的文字
和現實之間已經拉開
三萬英尺的距離
我在云層之上建起烏托邦
那就是云上音:一種完美的表達
點評
這首詩以主題嵌合的結構方式,將聽戲與寫詩兩種事項比照著書寫,達到了“一筆寫兩物,相映而成趣”的藝術表達效果。
從標題上看,作者的主要精力傾注在對聽戲感受的描摹上。寫聽地方戲,借助通感的修辭方式,既從視覺上寫:“只需要/一朵嫁接在現實枝干/上面的月季花//開得像一顆拳頭/迎面打在我的鼻子上/讓我淚流滿面”,凸顯這種地方戲生猛的力量和奇異的陌生化特征;又從嗅覺上寫:“像猛漢細嗅薔薇/我聞到一根古老枝干上/新鮮的月季香味”,著力呈現這種地方戲不同尋常的藝術感染力。
與此同時,作者還從聽地方戲的獨特感受中抽繹出關于詩歌創作的特定理解與認知。一方面,他認識到,地方戲的演唱是用嗓音建筑一個虛無的世界,這和詩歌創作異曲同工,因為詩歌創作也是用文字來建筑一個虛無的世界:“完全不需考慮現實/當我開始寫作,我的文字/和現實之間已經拉開”,這是創作之心得,也是聽戲時再次被激活的認識沖動,是宛梆獨有的云上音次第沖刷作者而生成的結果。
詩的最后一節,作者以“云上音”為關鍵詞,再次將詩歌創作和戲曲演繹勾連扭結在一起:“三萬英尺的距離/我在云層之上建起烏托邦/那就是云上音:一種完美的表達”。兩個具有內在相關性的藝術活動由此形成一種互動互生、相互闡發的意義關系,整首詩也奇跡般構成了一種復合型的文本結構。
?特邀點評:張德明
“每日好詩”點評專家名錄
安洪波 安琪 北喬 邦吉梅朵 陳先發 陳衛 陳愛中 陳東彩 陳巨飛 陳賀達 陳東彩 陳希 陳培浩 陳丙杰 車前子 曹宇翔 程繼龍 蔡世平 草樹 段維 杜鵬 馮雷 馮娜 耿占春 顧北 顧建平 高昌 郭順敏 谷禾 洪燭 霍俊明 韓倚云 何冰凌 胡彭 胡弦 簡明 敬文東 蔣浩 蔣登科 江合友 賈鑒 賈清彬 康宇辰 藍野 雷武鈴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建春(缶皮) 李海鵬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李嘯洋 李霞 劉向東 劉波 劉愛紅 劉君君 梁曉明 盧輝 羅振亞 羅小鳳 郎曉梅 馬知遙 馬驍 莫真寶 苗霞 南鷗 潘泓 錢文亮 秦立彥 任毅 榮光啟 樹才 師力斌 沈葦 沈健 沙克 孫冬 佘曄 譚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詩 吳投文 汪劍釗 王久辛 王士強 王海亮 伍明春 吳昕孺 西渡 熊東遨 許陳穎 許道軍 向以鮮 夏吟 星漢 謝超 楊碧薇 楊克 楊墅 楊四平 楊慶祥 楊獻平 楊逸明 余怒 葉舟 姚泉名 朱必松 臧棣 張德明 張定浩 張慧君 張清華 張光昕 張金英 周偉馳 周瓚 周燕婷 鄒建軍 鄒惟山等(以姓名拼音為序,排名不分先后)
▼點擊查看
溫馨提示: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