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4u74y"></legend>

<tbody id="4u74y"></tbody>

    1. <tbody id="4u74y"></tbody>
      1. “我與《詩刊》的故事” |第一輯

        作者:讀者來稿   2023年11月11日 22:21  中國詩歌網    2598    收藏


        自1957年《詩刊》創刊以來,在近七十年的歲月里,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和讀者朋友因詩結緣,譜寫了一段又一段難忘的故事。在2024年《詩刊》全新改版之際,《詩刊》社真誠邀請您同我們分享與《詩刊》的故事!征稿持續進行中,本期為第一輯來稿。


        398179_500x500


        我不止一次熱淚盈眶

        ——我與《詩刊》的一次通信


        王 輝 

        1998年,我在一所鄉鎮衛生院檢驗科工作,枯燥乏味的檢驗工作量大且繁瑣,空閑時間,我選擇了讀書來打發時間,醫院里還有一文學愛好者,我們兩人常在一起交流讀書心得,還常常騎車去20里外的縣城去淘書,新華書店的新書我們買的不多,而二手書攤,成了我們的常去之處,我們有時蹲在那里,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我讀的最多的就是詩歌作品,因為年少,詩歌最能表達那個時期的感情。我接觸到了《詩刊》,散發著老舊油墨味道的讀物,讓我愛不釋手,也就是從《詩刊》那里,我接觸到了大量的詩歌,也常常用醫院的處方箋,抄寫詩歌,一盞孤燈,一支碳素筆,一本《詩刊》,我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

        那時候我尚未戀愛,只是在學校讀書時候,有一女同學和我關系較好,我們很談得來,她牙齒潔白,身上散發著一種無以言說的魅力,我在工作后,和她不間斷的有聯系,那時候,我有個數字傳呼機,她沒有聯系工具,有時候她打傳呼給我,我到衛生院門口的公用電話亭給她回電話,一聊就是十幾分鐘,那時候電話費昂貴,每一分鐘1元,被她呼叫后,和她通電話,成了那個時期,和讀詩歌一樣重要的事情。對于那種情感,我無處釋放,只有用詩歌來表達,我寫了好多好多她的詩歌,這點我受海子的影響。

        一次,女同學問我,聽說你寫詩,發表了嗎?我說,沒呢。我在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發表一篇詩歌,寫她的詩歌,而且要在《詩刊》上,于是我修改了一首自以為不錯的詩歌,在打字社花5塊錢打印好,為了提高發表詩歌的命中率,我把詩歌寄給了《詩刊》的葉延濱老師,在寄出去信的日子里 ,我每天都忐忑不安地等待著郵遞員的到來,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帶有《詩刊》字樣的信封,詩歌被退回來了 ,葉延濱老師在詩歌的反面,用鉛筆寫道:詩有基礎,但不夠發表水平,望繼續努力??粗~老師的親筆回復,我熱淚盈眶,這是著名的《詩刊》,著名的詩人,親筆的回信,讓我備受鼓舞。我還得繼續努力,繼續保持對詩歌的熱愛,以報答《詩刊》葉老師的教導。后來,我告訴女同學,詩歌還需要加工,水平還不夠,女同學鼓勵我,加油,多讀書,多積累,終有一天會有收獲的。我也把我寫給她的詩歌給她看了,她很意外,沒想到我是一個表面木訥,內心狂熱的人。她不斷鼓勵我,我也在和她的相處中,感情與日俱增,最后結為伴侶。是詩歌給我的生活帶來希望和亮色。

        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的變動,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我對詩歌的熱愛,作為一名詩歌愛好者,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去讀詩歌,我都會記得那盞孤燈相伴,詩歌為友的日子,我都會記得,收到《詩刊》回信的那一刻興奮,那一抹激動的熱淚,那段被詩歌充盈的日子,我不止一次地熱淚盈眶,為了那個滿腔熱血,愛讀《詩刊》的年輕時代。



        我的大學


        趙 愷

        第一次在《詩刊》發表作品是《濃眉下的眼睛》,是1979年春天。作為周恩來故鄉的作者,第一次在《詩刊》載出的恰恰又是憶念周恩來的作品,是一件吉祥的事。當然,我說的這個“春天”,也既是自然的時令,又是命運的時令。它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作為一個比喻的范圍了。

        第一次到詩刊社,則是1980年冬天。

        感情這個東西也真怪,它一旦被時間拉開距離,就會被放大、被強化,就會產生一種近乎神圣的珍惜。

        我和《詩刊》社的感情,就是這樣的感情。

        初到小關——當時詩刊社社址——那一天,是1979年11月28日,去詩刊社幫助工作,等待下年度兩個例行進京戶口指標調進詩刊。

        晨光中,我看見詩刊社的牌子和朝陽區綠化隊的牌子并排掛在一起,立即品味到一種令人欣慰的寓意。第一印象是兩只充實的麻袋堵在辦公室門口,宛如兩座小山。卻原來,早在上班之前,郵局已經把當天的稿件送來了。這兩座“山”,使我想到采礦工,想到淘金者。

        生活艱苦。且不說地處偏僻,交通煩難,上一次班單程

        就要把兩個多小時拋在路上。最無奈的倒是天寒地凍且沒有食堂。一只煤氣灶,一只大鋁桶,幾十只飯盒摞在鋁桶里,像砌墻。中午下班,從主編到工友,各人端著自己的吃食,或坐,或站,或倚,生風之談笑,成為佐餐的“佳肴”。我先和朱紅,后與林希合住一屋。朱紅善煙不善飯,饅頭茶水盡敷衍,完全不像陸文夫的同鄉。林希則相反,也不像一條北方漢子。他在無名河邊學會幾道無名菜,食如其詩,堪稱一絕。比如糖醋白菜心,多味組合,荒誕朦朧,給生活增添了悠長雋永的回憶。

        工作緊張、和諧而友好。幾位“頭頭”,有的從家里給我們拿來米票,有的不時帶我們回家“打牙祭”。其他的同志也經常噓寒問暖,從水果的購買到北京人藝的演出,全在他們心上。他們關切愛護詩人,做了許多份內份外的工作,其用心之良苦,可謂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比如流沙河的工作和平反,就和詩刊社把一份《文藝動態》送到中央領導同志手上有直接關系。有一位備受磨難的詩人出集受阻,事情關系到詩刊社,要主編定奪,嚴辰的態度明朗堅決:“他的詩寫得比我好,他的集子一定要出?!比缃?,書已出了好幾年,而嚴辰的話,連那位被扶持的詩人自己還不知道。一天,鄒荻帆拿著一疊稿子從后院爬上我們二樓找我來了。他手上的詩箋,正是我待發的那首《第五十七個黎明》。鄒荻帆指著“一張產床上走來兩條生命”那一句,用商量的口吻對我說:“這句話前面,是不是加個‘從’字?”

        年底,詩刊社舉辦了“詩人談詩”系列講座,在廠橋電教館禮堂。主講人有鄒荻帆、柯巖、邵燕祥、李瑛、張志民、

        池北隅、雷抒雁等十多位詩人,聽眾有北大的,有清華的,竟然還有從豐臺、長辛店趕來的詩迷!電教館外,自行車列成長龍,趕來而無票的聽眾則擠在門口請求補“站票”。每次講座都分為前后兩段,時代、生活、人心,都像詩。

        《第五十七個黎明》的寫作,也是在小關。事情的契機是從等車開始的。一天傍晚,灰朦朦、烏沉沉的天空落下了雪片。真個是“燕山雪花大如席”,霎時間,天地萬物像噴上一層白漆。我在方家胡同等去小關的公共汽車的時候,空闊的馬路上走來一位工人模樣的婦女。她一手推自行車,一手推嬰兒車,頭上、肩上全是雪,嬰兒車上也是雪。她走了多遠的路,又還要走多遠的路呢?平凡、沉重、瑣碎,眼前的景象引起我對于我所熟悉的紡織女工的聯想?;氐叫£P,久久不得平靜。于是,萌動了為這位女工寫詩的理想。為了增加關于背景的實感,我騎著一輛自行車趕到使館區,而后就是建外大街,接著一路穿過長安街,經過東單,經過歷史博物館,經過英雄紀念碑,直到人民大會堂。伏案半個月,始告殺青。詩末,我寫下了“1980歲末,寫于風雪中的北京小關”,表示我難泯難忘的紀念。至于詩藝,我后來還從《第五十七個黎明》和另外幾篇習作中總結出“單一、流動、發展”作為自己的“形象三原則”呢。

        不久,《詩刊》社受中國作家協會委托,籌備建國后第一次新詩評獎。艱巨繁瑣,耐心細致。我們把猶如涌潮般的選票按職業、年齡、推薦篇目等一一分類記載入卡,并把被推薦的作品從散見全國各地的報章雜志上一一搜集匯齊,認真披閱篩選。為減少遺珠之憾,還努力把目光擴展到選票之外,

        韓翰的《重量》,就是在沒有選票的情況下由我們推薦獲獎的。整個評選工作,好象為1976—1980年的中國新詩建立了社會、心理和藝術的檔案。

        發獎式是和小說、報告文學的發獎一道舉行的。原先準備發獎后于5月30日晚七時半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一次聚會??墒?9日,宋慶齡逝世,大會堂隨時待用。于是,會場臨時改到民族宮。至于中央領導同志能不能如期赴會,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墒悄翘焱黹g的七時十五分,鄧穎超如約趕來了,王震如約趕來了。與會者的感情,是顫栗的興奮,是沉思的激越。丁玲迎上前去和鄧穎超擁抱在一起,艾青迎上前和王震擁抱在一起。四顆緊貼的白頭,不啻是新時期文學史的莊嚴寫照。丁玲首先講話,她說:“鄧穎超同志懷念宋慶齡的文章大家都看了吧,寫得多好啊。剛剛她和我說她不是詩人,不是作家。不,鄧穎超同志是詩人,是作家,是我們文學隊伍中的一員?!比珗銎鹆?,一陣掌聲的風暴。鄧穎超說:“我很想見見大家,我知道大家也很想見見我。我們的心是相通的,你們是詩人、小說家、報告文學家,還有兒童文學作家,我認為,在這些‘家’的上面,還是加上一個‘革命家’。丁玲同志說她還沒有老,我已經老了。我不敢再老,我還想學習。我是你們的學生,我看你們的作品就是向你們學習。那天看了電影《巴山夜雨》,那個詩人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他朗誦了一段很長的詩,我很歡喜??上业挠浶圆缓?,只記住了兩句,我背給大家聽聽,請大家考考我:‘春的后面不是秋/何必為年華發愁/只要生命和人民的事業結合在一起/白發就永遠不上你的頭?!敝R容

        代表獲獎作家講話,她站在話筒前面,與其說是在講話,不如說是在流淚。有一句最動魂魄,那就是:“我們的心不如三中全會連在一起,誰和三中全會連在一起!”

        會間,我向鄧穎超轉達了故鄉淮陰的問候。我說:“鄧媽媽,故鄉淮陰想念您?!编嚪f超說:“我也懷念故鄉淮陰啊。請你帶回我向故鄉親人的問候?!碑斘覀冸p手緊緊握相握的時候,我心中回響起一個失落在童年的聲音:“淮陰,大地母親!”

        夜深人不靜。同志們有的三個一室,兩個一桌,他們互相補充著為剛才的會議作記錄,有的擠在雷抒雁屋里給武漢通電話,向獲獎而未能前來領獎的白樺傳達會議盛況。張鍥、公劉打電話向安徽省委辦公廳作了匯報。安徽六人獲獎,是全國“團體冠軍”。省委的回答是:請你們一齊回合肥,張勁夫為他們召開慶功大會。

        感觸溶著悵惘:始料不及,因為壓縮進京指標,從當年起,指標取消了。歲月匆匆,眼看就要離開北京。小關呀,小關,什么時候我再能看見你呢?《詩刊》,我的大學。

        作者簡介:

        趙愷,祖籍山東,出生重慶,畢業于南京曉莊師范后在蘇北淮陰生活至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刊》編委,江蘇省作家協會顧問。一級作家,江蘇省勞動模范,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創作以詩歌為主,兼及散文、小說。出版作品有詩集《我愛》(1983年)、《趙愷詩選》(1985年)、長詩《周恩來》(1998年)、散文集《詩雕》(2000年)、《趙愷兩卷集:詩雕公園 木笛》(2006年)、詩集《共命鳥》(2016年)等。



        向著詩的理想

        ——我與《詩刊》的故事


        李偉昊

        如果生活徹底失去了詩,不知會是多么乏味。

        在我看來,屬于我們的詩有四種。第一種是中華民族悠久的詩歌傳統,以《詩經》《楚辭》、李白、杜甫等為代表的,這些詩歌扎根在我們的血脈中,伴隨著我們精神的成長。第二種是伴隨著五四新文化產生的白話詩,以胡適、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等為代表的,這其中的大部分佳作已然成為經典,這些詩歌教會我們用最熟悉的白話隨時隨地抒發真實的情感。第三種是在一代代翻譯家的努力下,我們能夠用中文讀到的世界詩歌精華,馮至翻譯的歌德作品、綠原翻譯的里爾克作品、查良錚翻譯的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余振翻譯的俄國詩人佳作……這個名單太長,無法一一枚舉,他們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異彩紛呈的詩歌花園。

        而還有一種,是在我們身邊隨時生長的鮮活的詩歌,這些詩作和我們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是時代最美的回響。其中的代表,就有《詩刊》。

        第一次聽說《詩刊》,是在2018年。那時我剛剛上大學,青春的心跳中時刻都有對詩的向往。就在這時,耳邊傳來的一個消息:學校近期有一場講座,主題就是現代詩歌的欣賞與寫作,主講人是李少君老師。剛上大學的我們沒有聽說過多少當代詩人的名字,也不認識李少君老師,只是根據主講人簡介,知道是《詩刊》的主編。我們一查,才知道《詩刊》是國內最重要的詩歌刊物。從此,《詩刊》這個刊名就進入到我們的心中。我們幾個愛讀詩愛寫詩的朋友都在心中醞釀著一個夢想——在《詩刊》上發表自己的詩歌。

        投稿總是容易受挫的,最大的挫折莫過于在等待了三個月的周期之后沒有回信。但看著身邊的朋友陸續在《詩刊》發表詩歌,我也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有時也向他們請教經驗,切瑳琢磨。

        我們也常常交流閱讀《詩刊》的體會,感受當下詩歌的新風格?!对娍返脑姼栌械木呔珶?,有的平易簡單,看似三言兩語,其中卻蘊含著時代的塊壘。比如前不久發行的2023年第17期中有一首詩叫做《詩人》,這樣寫道:

        “就是那些/妄想為百萬人而寫作的人/就是那些/為千百個人而寫/而沒了妄想的人/就是只為三五好友而寫/為逝去而寫/為亡靈而寫/也已感覺足夠的人/就是一個為追蹤語言/而在潛水的人/他在潛水。水說好的/他以獨有的孤獨感/穿行在大理石內部/他是一塊大理石/穿行于另一大理石之中”

        整首詩只有一個標點,就是那個句號。簡簡單單的,寫出了詩人的理想和使命,也寫出了在具體時代中詩人群體的孤獨??梢舱且驗檫@樣的孤獨有人在堅守,詩才有千百年生生不息的力量。這番情感就與“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杜甫《夢李白》其一)的詩歌傳統接續上了,也與“人生/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淚水里結束,/這中間的時光,/就叫做幸?!保U吉爾·原野《人生》)的人類共同情感接續上了。說是詩人,其實,任何行業,在風雨中堅守的人們,誰又不如此呢?

        而還有許多詩歌,明白如話,卻一眼望不穿?!敖褚沟目柖沾?是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一滴雨水”(飛廉《在喀爾墩村》)多么的夐絕!這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詩境,但把地點移到了大西北,少了江南的花雨繁華,多了些一望無際的曠野感?!扒屣L雅靜。是應該對寫下的文字的要求。/不熱烈,不鼓噪。不對萬物說:回應?!保▽O文波《不同年齡的抒情》)明白如話中述說了文字的力量,那份清風雅靜也許正是詩歌回應時代的獨特感覺。

        感悟著詩人們的佳作,也陶冶了我自己的詩歌品味。與此同時,心中還有我不熄滅的夢:不知什么時候,我也能有機會在《詩刊》上發表自己的作品?但哪怕目前能力還不足,我也一直在向著詩的理想努力。

        作者簡介:

        李偉昊,福建建陽人,現就讀于南京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封面設計投票讓我邂逅《詩刊》


        李 玥

        詩歌創作多年,我一直在小打小鬧,創作的詩歌作品大多數發表在縣級、市級報刊上。雜志除了我對所在的本土省級刊物《飛天》有點偏愛,就對《詩刊》唯一懷有敬畏之心。常常想,哪一天能夠提高自己的詩歌質量和水平,詩歌作品發表在省級以上雜志就成為了我的追求和夢想。

        處于對《詩刊》的敬畏,2018年我關注了詩刊社公眾號,工作之余時不時地進行瀏覽。2019年10月22日在詩刊社公眾號刊登了一條“關于《詩刊》征集封面設計的情況公示”的信息,引起了我的興趣和關注。公示的封面設計圖案共有11副,我為4號的設計圖案投了圣神一票,并在公眾號信息后面進行了留言。我的留言是:“給4號設計者投了一票。覺得4號的設計簡明扼要,一目了然。詩刊作為國家級刊物,不需要雜七雜八的圖案裝飾和點綴,它是圣神的、純粹的,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是一片凈土?!边@一留言,結果點贊支持率達79人,在留言處排名第一。詩刊社回復:“您的留言被評選為精選留言,請在后臺提供您的姓名、手機號及詳細的郵件地址,以便郵寄期刊,謝謝?!痹瓉碓娍鐚Ρ辉u為精選留言的人要免費贈送2020年全年的雜志,按照回復要求,我立刻提供了自己的詳實信息。直至2020年元月我相繼收到了《詩刊》上、下旬刊物,一時間我萬分激動、欣喜若狂,愛不釋手。2022年正是疫情爆發期間,我宅在家中認真閱讀《詩刊》內的每一頁每一首詩歌,潛心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詩歌寫作水平。當我收到和閱讀完2022年全年24本《詩刊》后,我倍感振奮、感慨萬分。一本本沉甸甸的《詩刊》,凝聚了多少主編和編輯老師的心血,它是如此的厚重。通過對《詩刊》上詩歌的學習,我逐漸嘗試著在省級以上刊物進行了投稿。近幾年來,自己的詩歌作品先后在《延河》《綠風》《飛天》雜志上多次發表,后來詩歌又在《詩選刊》《詩歌月刊》雜志上相繼發表了。我由衷的感到,《詩刊》作為國家級刊物,是詩歌創作者的良師益友。感謝《詩刊》,在詩歌創作的道路上引導我一路走來,循序漸進走向詩與遠方。

        邂逅《詩刊》,我是幸運的,與它結下了不懈之緣。一則消息、一指投票、一年贈刊,將我的詩歌之夢不斷筑圓。這幾年,我懷著感恩的心,每年都在按時訂閱《詩刊》,只為那次邂逅,只為那份永恒的敬畏之情。

        作者簡介:

        李 玥,甘肅宕昌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詩歌發表于《詩選刊》《詩歌月刊》《綠風》《飛天》《延河》《參花》等刊。詩歌入選《中國詩歌精選》《中國戰疫詩》《當代精美詩歌選》《2021年度詩歌排行榜》等。出版詩集《情系官鵝溝》。



        作為讀者和作者


        劉臻鵬

        作為讀者: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詩刊》,是在學校里的圖書館書架上。之前早有耳聞,《詩刊》乃是中國作家協會在辦的刊物,在陽光的映照下,“詩刊”兩個大字金光閃閃,宛若游龍,再加之封面簡潔大氣,很快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我手捧一本《詩刊》閱讀,很快便“進入”了詩歌之中,達到了一種深層次的慢閱讀狀態?!对娍分械脑姼?,有十幾行、二十幾行的詩,也有較短的詩歌,形成了長短不拘、錯落有致的美感。詩歌中大有明快清新的意象,以及高遠曠達的意境,我尤其偏愛《詩刊》中的山水詩、田園詩和描寫親情的詩。讀到山水田園詩的時候,我仿佛也跟隨著詩人的腳步,前往實地進行了一次采風,有時只是短短幾行、寥寥數筆便鋪就了一幅壯美秀麗的山水圖。我閱讀紙刊,大多在學習之余進行,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求片刻的放松,而這些曼妙的圖景足以舒緩我的神經、撫平我的心緒,心靈得到一片徜徉的詩意自留地,心緒得以憩息和安歇。

        描寫親情的詩歌中,有溫暖的,也有略帶感傷和懷念的,更令人感受到血濃于水的親情所在。親情本是一個宏大的母題,也是關于人類亙古不變的一種偉大情感,在詩歌之中,一種血脈里流淌的事物和文學上的詩意纏繞在一起,本就令人倍感溫馨。

        后來,我訂閱了《詩刊》,總愛在閑暇之余細細品讀。有些詩歌耐人尋味,我便會做下標記,待到過一段時間,再讀第二遍、第三遍,也許又會對詩歌文本有了新的“發現”和感悟。

        作為作者:

        作為一名詩歌愛好者,我在學習生活之余也會進行一些詩歌創作,但當我面對《詩刊》這樣一流的純詩歌類刊物時,還是有些心生敬畏,不敢投稿,打算先從一些省市級詩歌刊物投起。說白了,這種“心虛”也來源于我對于自己寫下的詩歌文本的不自信,我不能確定我這么寫,算不算一首好詩。

        而隨著我的閱讀經歷越來越多,我也認識了越來越多的詩友。有的和我一樣大學在讀的詩友和我講,他投《詩刊》的“校園”欄目,已經過稿了,我為他感到欣喜的同時,也在揣測:如果我去投,是不是也能有幸被選中呢?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選擇了近期寫下的最好的幾首詩,投到了《詩刊》的公共郵箱。由于不是抱著“一投必上”的態度,所以我后來也沒有一直放在心上,只是靜靜等候消息。在數月之后,一個《詩刊》的編輯老師竟聯系了我,告知我的詩歌真的過稿了,擬排期在了明年的一月份。

        當時,我真的驚喜到從凳子上跳了起來,一方面是對自己創作的詩歌受到了《詩刊》這樣的刊物的認可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也更加確信,只要認真寫詩、潛心創作,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对娍肪褪沁@樣一本刊物,它不管你是名家還是新人,也無論你的發表履歷是雄厚還是微薄,更不看你的社會地位,只要認定了你的詩歌文本是好的,便會將其從郵箱里打撈起來,放到紙刊上去。從讀者到作者,只要認真寫,原來真的并不困難。從那以后,我更加愛上了《詩刊》,也以更加自信的姿態開始進行詩歌創作。

        因此我得感謝詩刊,一來為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好詩,使得我的閱讀世界變得豐富,二來也令我更加堅定地走在了寫詩之路上。

        作者簡介:

        劉臻鵬,1999年生于江蘇,揚州市作協會員,揚州大學廣陵學院中文班在讀。


        詩刊



        “我與《詩刊》的故事” 征稿啟事



        《詩刊》創刊于1957年,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主辦的一本詩歌刊物,素有“詩歌國刊”的美譽,是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國家期刊獎”的優秀品牌期刊。

        1957年,毛澤東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詩詞十八首;后來,艾青、賀敬之、郭小川、卞之琳、穆旦、馮至、余光中、洛夫、昌耀、食指、海子等新詩史上繞不開的詩人,相繼在《詩刊》上發表了他們的代表作;八十年代,舒婷、梁小斌、于堅、西川等一代代優秀青年詩人,經過《詩刊》“青春詩會”的發掘,為大眾所知……

        在這長達六十六年的時間長河中,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作家和廣大讀者與《詩刊》手牽手,共同演繹了一段段美好的故事。在2024年《詩刊》全新改版之際,《詩刊》社真誠邀請您,傾心講述您和《詩刊》的故事。


        一、征文主題:

        與《詩刊》的故事,包括在訂閱、閱讀、發表、收藏以及和編輯交往等等相關方面的故事。


        二、征文時間:

        即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


        三、稿件字數:

        1000字至4000字之間。


        四、稿件使用:

        優秀稿件將在《詩刊》紙刊、公眾號以及中國詩歌網、《中華辭賦》公眾號以及相關媒體平臺刊發。


        五、投稿要求:

        1、稿件請以電子版方式發至以下郵箱,郵件標題請注明“我與《詩刊》”標識。

        2、請內附聯系地址、姓名及電話。

        3、投稿郵箱:skgszg@163.com

        4、此郵箱是本次活動的唯一投稿及聯系方式,且不收取任何費用。要求有其他聯系方式或收取任何費用的,均不是我刊所為,切勿上當。


        六、評選:

        《詩刊》將組織專家,從來稿中評選出以下獎項并進行獎勵:

        1、一等獎1名,獎金5000元;

        2、二等獎3名,獎金各2000元;

        3、三等獎10名,獎金各800元;

        4、優秀獎30名,獎勵2024年全年《詩刊》雜志;

        5、積極參與獎(為投稿時間排名前30名者),獎勵2024年全年《詩刊》雜志。


        期待您的參與,歡迎來稿!


        掃描二維碼以在移動設備觀看

        詩歌熱力榜

        詩訊熱力榜

        1. 王學東:直面“新工業”,探索新工業詩歌的真正高地
        2. 新時代文學的根扎向廣闊大地
        3. 每日好詩第403期(現代詩)入圍作品公示
        4. 《最高樓?貂蟬》及貂蟬考略結論
        5. 《三上詞話》誕生記
        6. 永遠的恩師 | 我與《詩刊》的故事(第三輯)
        7. “海洋詩學”見證“海上絲路”——聚焦“‘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學藝術書寫與傳播”學術研討會
        8. 每日好詩第403期(舊體詩)入圍作品公示
        9. 耿占春 張清華 陳先發等丨沈葦《論詩》12人談
        10. 第400期“每日好詩”公開征集網友評論的公告
        1. 在互學互鑒中推動新時代中國詩歌的繁榮發展
        2. 詩書畫合璧 · 當代名家系列 :孔見 卷
        3. 新工業詩歌創作研究中心暨新工業詩歌聯盟揭牌活動在東莞舉行
        4. 《最高樓?貂蟬》及貂蟬考略結論
        5. 《三上詞話》誕生記
        6. “我與《詩刊》的故事”征集啟事
        7. 每日好詩第402期(現代詩)入圍作品公示
        8. 第七屆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節成功舉行
        9. 每日好詩第402期(舊體詩)入圍作品公示
        10. 第二屆“邵武是個好地方”詩歌征集獲獎名單公示
        1. 《最高樓?貂蟬》及貂蟬考略結論
        2. 國家民委與中國作協簽署合作協議
        3.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4. 莫礪鋒《唐宋詩歌續論》出版
        5. 2024年,《詩刊》將迎來全新改版!“雙十一”折扣預訂!
        6. 每日好詩第398期(現代詩)入圍作品公示
        7. 《三上詞話》誕生記
        8. 中國新詩版本館征集啟事
        9. “摘取詩學王冠的人”呂進:守住夢想,守住心上的陽光
        10. 每日好詩第398期(舊體詩)入圍作品公示
        1. 中國詩歌網開通“《詩刊》投稿專區”
        2. 《詩刊》征集廣告詞
        3. 清新曠達 筆底無塵——讀溫皓然古典詩詞
        4. 同舟共濟,以詩抗疫——全國抗疫詩歌征集啟事
        5. 關于詩和詩人的有關話題
        6. 尋找詩意 美麗人生——上海向詩歌愛好者發出邀請
        7. 以現代詩歌實踐探尋現代詩歌的本原
        8. 賞析《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9. 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征稿啟事 (現代詩、舊體詩、書法、朗誦、標志設計)
        10. 鄔耀仿:做個快樂的寫詩人
        一级一级女人真人毛片97片,岛国A级毛片18禁,中文字幕日本二区,A级全黄试看30分钟^&#

        <legend id="4u74y"></legend>

        <tbody id="4u74y"></tbody>

          1. <tbody id="4u74y"></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