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適逢寒露節氣,“北京之秋詩意分享會”在“名家筆下的她——從新古典到新表現的肖像畫研究展”現場舉辦?;顒佑伞对娍飞?、翕兮文化、中國詩歌網主辦,云上美術館、翕肖像協辦,該展覽由理論家尚輝策劃,將多位當代畫家在不同時間段畫同一位模特——楊簡濃女士的肖像藝術同時展出,體現了不同藝術家對同一原型的獨特理解與個性創造。
“北京之秋詩意分享會”是一次詩與畫的跨界融合,詩歌來到美術館,詩情與畫意交相輝映,《詩刊》社主編李少君,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山,中央美術學院著名油畫家朝戈,翕兮文化董事長楊簡濃,翻譯家、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汪劍釗,詩人、攝影家、博物學者莫非,詩人、投資人蘇歷銘,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安琪,詩人、劇作家、影視制片人伐柯,詩人、編劇、策劃人陳勇,詩人、畫家、策展人邵勉力,解放軍報原理論部主任董國政,《詩歌風賞》主編娜仁琪琪格,詩人、作家、書畫家楊清茨,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傳媒研究所原所長李曉曄等30余位詩人和藝術家蒞臨現場,觀賞了畫展,并朗誦關于秋天的詩。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在致辭中表示,北京的秋天是最好的季節,充滿詩意,詩意可以用詩歌表現,也可以用藝術表現。詩與畫本是一家,詩畫同源,古人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人和動物的區別在于文字,文明建立在文字基礎上,文字是抽象的畫,比如象形字就是畫出來的文字。楊簡濃肖像畫展是一次具有開創性的大膽嘗試,油畫名家如此大規模畫同一個人,在國內是首次嘗試,是中國美術界的一次全新探索,是肖像畫界的一個重要收獲,是中國美術界在新時代的一個集體行動。詩人也可從中獲得啟發,讓詩歌與繪畫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共同創新。
中央美術學院著名油畫家朝戈表示,今天這場繪畫與詩歌的互動,令人想起英國的拉斐爾前派,一個由詩人、藝術家、批評家組成的文化團體,1848年在英國掀起美術改革運動,因不滿以古羅馬及文藝復興為準則的僵化標準,而提倡自然與真實,重新尋找田園式的美。當前的世界充斥著消費主義、戰爭和苦難,我們深感科技發展帶來的人的異化。愿詩歌和繪畫成為生活中的一束光,愿詩人和藝術家所創造的世界成為我們心靈的港灣。
“畫中人”楊簡濃女士介紹到,這次畫展呈現了長達跨越八年之久的創作經歷,從側面記錄了每位藝術家創作不同形象的可能,也見證了自身的個人成長與發展?!拔野l現自己在20位畫家筆下有著全然不同的呈現和表達,其實我們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是不一樣的,由此我也相信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哪一面才是真正的自己呢?通過這次詩歌與繪畫的交流互動,希望能促進藝術的創新,讓更多的觀眾走進美術館,愿此次畫展為大家帶來別樣的觀看體驗和收獲?!?/p>
“秋天再潑一桶顏料/真痛快??!稻穗亮了,稻稈亮了,一片/亮堂堂的世界?!?安琪《秋到》)詩人們朗誦了各自書寫秋天的詩篇,展現了秋天或熾烈、或蕭瑟、或沉郁的斑斕色彩和豐富面向,“寒露,清涼已是時間的寵兒,/紅葉點染西山,恍如/滿天霞光悄然落地,覆蓋悲傷的晚秋,/與一叢叢黃色的菊花媲美斗艷,/直面亮到滴紅的茱萸果,辭去青澀的喧囂?!保ㄍ魟︶摗逗丁罚?。詩句流淌在畫作間,構成了金秋最美的詩意。
出席本次活動的還有,中國自然資源報社記者、中國地質大學特聘作家王少勇,第35屆青春詩會詩會詩人、圖書出版人馬澤平,北京大學醫學博士、譯者張慧君,北京電影學院青年教師李嘯洋,中國作協創研部助理研究員、批評家李壯,首師大駐校詩人侯存豐,詩人李長瑜,老舍文學院詩歌高研班學員劉雅閣,詩人、編劇、話劇演員夏怡雯,北師大文學碩士田凌云,魯迅文學院第44屆高研班學員陵少、張常美、張靜、陳維一、許曉敏,《詩刊》社編輯符力、羅曼,中國詩歌網事業發展部主任祝雪俠等。
攝影:符力
編輯:羅曼
二審:牛莉
終審:金石開、藍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詩、每日精選、詩歌周刊等欄目推送作品根據特別約定外,本站會員主動發布和展示的“原創作品/文章”著作權歸著作權人所有
如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用于他處和/或作為他用,著作權人及本站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詩意春秋(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902930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4246號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統計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