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2000多年前,先人在鄭州這片土地上勞作歌唱,《詩經·鄭風》穿越歷史的滄桑風煙仍在滌蕩我們的心與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公元752年,“詩仙”李白在登封潁陽山與好友岑勛、元丹丘酣暢痛飲揮毫寫下千古名篇,《將進酒》的豪放與灑脫千百年來潤物細無聲地沁潤著每一個中華兒女。
9月21日,第七屆中國詩歌節開幕式現場節目演出
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歐陽修、蘇軾……更多的詩人,他們或在鄭州出生或從鄭州出發或到鄭州歸葬,他們在鄭州吟誦,也在鄭州釋放,鄭州與詩歌的關系源遠流長,連綿不斷。
這是一個詩意的大地,更讓詩歌的力量,照亮我們的心靈。
9月27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作家協會、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公共服務司,《詩刊》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河南鄭州“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主題公園舉行閉幕式。至此,為期一周的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圓滿結束。
共享詩歌文化盛宴,共敘詩和遠方情懷。9月21日,第七屆中國詩歌節開幕式在河南藝術中心舉行。
在“天地之中 華夏之源 功夫鄭州”尋找“詩和遠方”,這是一場詩歌的盛宴、藝術的華章。
中國詩歌節來到詩意中原,實至名歸 開幕式詩意昂揚,凸顯中原藝術特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杜甫〔唐代〕
2020年11月7日,河南省從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舉辦地成都和重慶手中接過中國詩歌節的大旗。
在河南鄭州舉辦中國詩歌節,實至名歸。
從詩歌之源到魏晉風流,從唐詩盛開到宋詞沉香;從孔子周游,到李杜結伴同行,再到蘇軾、李清照匯聚汴河兩岸,2000多年來,無數文化先賢在中原大地行走,譜寫了一篇篇壯麗詩篇、華美樂章。
從接過節旗的那一刻起,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就進入了籌備時間。
第七屆中國詩歌節開幕式演出現場
2023年9月14日,第七屆中國詩歌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鄭州市副市長陳紅民介紹說,為擴大群眾參與度,感受詩歌之美、推動詩歌走進尋常生活,鄭州市以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三館一站”公共文化服務場館為主陣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群眾參與度高的活動20多項,吸引市民群眾廣泛參與,推動“詩意”生活成為社會風尚。
詩歌節是詩人的盛會,也是每一個普通人的盛會。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有來有往有互動,不僅邀請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參與詩歌節,開展系列學術層面和專業領域的活動,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系列群眾性詩歌活動,惠及更多人民群眾,欣賞詩歌藝術、感受詩歌魅力、分享詩歌藝術成果。
9月21日,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正式拉開帷幕。當晚舉行的開幕式文藝演出,高度融合了朗誦、舞蹈、武術、戲曲、曲藝、歌舞等多種藝術形式,絢爛多姿、精彩紛呈,將盎然詩意傳遍了中原大地。
開幕式現場,鄭州市市長何雄表示:“中國詩歌節是國內規格最高的詩歌盛會,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充分展示了現代詩歌發展的豐碩成果,展現了可親、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中國風貌和中國精神。本屆詩歌節在鄭州舉辦,是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對河南、對鄭州的充分信任,更是對鄭州文旅文創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文化服務黃河國家戰略、促進中部崛起的生動實踐?!?/span>
第七屆中國詩歌節整體活動豐富而多彩,主體活動包括開、閉幕式及文藝演出、詩歌主題研討會、詩歌采風創作和征集、群眾性詩歌活動、詩歌主題劇目展演、詩歌主題精品旅游線路發布等,同期河南還開展了許多省內詩歌活動。
活動內容豐富,全社會廣泛參與 跟著詩歌游中原,賡續傳統文脈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
——《宿鄭州》 王維〔唐代〕
詩歌節開始前,為更好地讓全國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參與,推出更多體現中國精神、時代風采、地方特色的優秀作品,《詩刊》社于8月5日組織開展“詩在中原·歌詠中華”主題詩歌征集活動。截至9月14日,收到了1800多名詩人的投稿。
9月19日,在鄭州東站舉行了“歸去·來兮”詩歌文化雅集啟動活動。通過“歸去·莫愁行千里”和“來兮·今日又逢君”的分主題板塊傳達了對往來鄭州的旅客詩意化的祝福。同時該區域在詩歌節期間也作為往來旅客的詩意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途經拍照打卡以及簽名留念。
9月22日,《杜甫·大河之子》在鄭州大劇院首演
詩歌節開幕前后,鄭州還以文化惠民為宗旨,開展6臺詩歌主題精品劇目展演,涵蓋交響樂、民樂、朗誦、舞蹈、豫劇等藝術門類。9月22日晚上8點,鄭州市豫劇藝術中心新編歷史劇《杜甫·大河之子》在鄭州大劇院首演,該劇是專門為詩歌節推出的精品豫劇,贏得了觀眾的肯定。
9月22日,中國詩歌節研討會在鄭州市圖書館舉行,詩人學者匯聚一堂,探討中國式現代化詩歌道路和新舊詩體的百年發展。
9月23日至27日,以鄭州為中心,輻射洛陽、開封、鶴壁等地,參加詩歌節的120多名詩人嘉賓進行了創作采風活動。在采風過程中,詩人嘉賓還參加了各地舉辦的詩歌主題活動,與中小學生、詩歌愛好者近距離交流,掀起學詩、讀詩、寫詩的熱潮,創作推出一批賡續傳統文脈、反映時代風貌的優秀詩歌作品。
挖掘詩歌資料,傳承千年文脈。詩歌節舉辦期間,各地還舉辦了獨具特色的詩歌活動,展現詩歌底蘊,共享詩意生活。如鞏義市在“詩圣”杜甫出生地舉辦“故鄉月·家國情”杜甫故里詩歌朗誦會、登封市舉辦“文脈嵩山·詩意中國”嵩門待月中秋詩會、新鄭市舉辦華夏“鄭”月明2023中秋音樂詩會等。
展現詩歌資源,提升文旅融合意義 擴大群眾參與度,“詩意”生活成風尚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 蘇軾〔宋代〕
9月24日,以“中華經典詩詞與文化傳承發展”為主題的中華經典詩詞論壇在詩圣故里鞏義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學者,以及中華詩詞學會、黃河詩會的嘉賓會聚一堂,以詩為媒、以文通心,感念詩圣情懷,探討詩詞經典,共話文化傳承與發展。
為擴大群眾參與度,感受詩歌之美、推動詩歌走進尋常生活,鄭州市以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三館一站”公共文化服務場館為主陣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群眾參與度高的活動20多項,吸引市民群眾廣泛參與,推動“詩意”生活成為社會風尚。
嵩門待月中秋詩會現場
同時還開展了“詩歌進校園”系列活動。9月20日,《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開展詩歌名家專題講座。
詩歌講堂、詩歌校園、詩意空間……這些活動用詩歌傳遞正能量,豐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挖掘詩歌文化資源,讓詩歌與精品藝術交相輝映。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創意推出了詩歌拓展活動,詩歌融合繪畫、攝影、舞蹈、歌曲演出,以不同藝術形式展現詩歌之美。
“詩情畫境·星耀河洛”——趙曼水墨展、“詩韻中原·文譽華夏”書法繪畫攝影展、“張鮮明的幻像世界”攝影-詩歌展,以及傾力打造的多部詩歌主題精品劇目展演,讓詩意播撒到各個領域。
同時,本屆詩歌節還設計了四條中原詩詞歌賦主題旅游線路,包括跟著《詩經》,踏尋“風雅恒遠”之旅;傳唱“漢魏歌賦”,感悟“千年風骨”之旅;誦讀唐詩,探訪“重彩華章”之旅;沉吟宋詞,體味“風情萬種”之旅,與廣大群眾一起,盡享“詩和遠方”
。
思想碰撞,探討詩歌創作新思路 共慶盛會,采風河南發現詩與情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夜雨》 白居易〔唐代〕
中國是詩的國都,河南是詩的故鄉。在中國文學史上,詩歌一直是河南文學的光輝名片,燦若星辰的詩人、詩篇,造就了厚重文化,滋潤了國人心靈,孕育了文化根脈。
作為國內最高規格的詩歌盛會,第七屆中國詩歌節舉辦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詩歌愛好者,歡聚“天地之中 華夏之源 功夫鄭州”,共享崢嶸文化,會談悠久文明,并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滿滿。
本屆詩歌節舉辦前夕,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表示:“每一屆中國詩歌節,都會極大推動當代詩歌的繁榮和發展。在鄭州開幕的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對所有詩人來說都是一件喜事、一件大事。我相信詩歌節過程中的論壇活動、采風活動,都是為了讓我們去了解中原大地的變化,了解人民群眾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生動實踐?!?/span>
閉幕式交響樂朗誦《大地之上》
9月22日舉辦的兩場詩歌主題研討會是詩歌節的主體活動之一。嘉賓暢所欲言,思想碰撞,為參會學者提供了關于詩歌的新思路。青年詩人呂周杭用自己創作的詩歌《收獲》總結了活動的意義:“果實在傳遞,幸福在分享中得到形狀?!?/span>
參與采風的詩人嘉賓,分別奔赴鄭州市的鞏義、滎陽、惠濟區、登封、新密及鶴壁淇縣、洛陽、開封蘭考等地,在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中發現了更多詩的靈感。
“蒙蒙細雨如同一種‘言語’來溝通時空的間隔,好像回到了杜甫的那個時代,去感受杜甫從出生到生命盡頭的風華?!痹谇镉曛新届柫x杜甫故里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狄力木拉提說。
“透過縣衙的一花一木一磚一瓦,我看到歲月的變遷,看到歷史給我們留下的痕跡,在這個痕跡的縫隙里面,也許就可以創作出一句、一首詩來?!痹谛旅芸h衙,詩人、翻譯家樹才說。
時值“雙節”,觀看了“文脈嵩山·詩意中國”嵩門待月中秋詩會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陳麗偉表示:“無論是古典詩歌《滿江紅》,還是現代詩歌《天地之中》,愛國愛家之情都被演繹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北本┩鈬Z大學博士、青年詩人蘇笑嫣則稱:“能置身于中岳嵩山之上,與大家共待一輪清輝明月,一起誦詩品茗,伴著詩歌雅樂在心中默默祈愿,我覺得自己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中秋佳節?!?/span>
當提及這次詩歌節的收獲時,中國詩歌網總編輯金石開說:“這次詩歌節選擇在河南舉行,可以說是詩歌的一次規模盛大的返鄉行為。不僅是中國新詩對詩詞輝煌傳統的回應和融合,更是中國新詩在歷經百年探索,窮盡各種審美形態之后,必然邁向自身發展高峰、續寫詩歌輝煌的最后沖刺?!?/span>
李少君也總結道:“我相信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河南、在中原大地的舉辦,會對整個中國未來的詩歌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span>
融媒創意傳播,詩意與爆款流量完美交織 全省全網聯動,7個小時直播登上熱搜榜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無題二首·其一》 李商隱〔唐代〕
鄭州——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鄭州得到了交融與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正是這種獨特的氛圍,在千百年來孕育了燦若繁星的偉大詩人。鄭州是座詩意之城,這里是詩歌的沃土,與詩歌有著密切的淵源。
一周的時間里,第七屆中國詩歌節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震撼力,為人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盛典,將詩意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人心中。
小學生在閉幕式上吟誦經典古詩詞
截至目前,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全網相關稿件3731篇,參與報道媒體326家,總傳播量4.13億人次。由鄭州詞作家阮志斌為詩歌節創作的歌曲MV《跟著詩經去河南》點擊量超1.5億人次。
截至9月28日晚,微博#詩歌里的美食#話題達2.4億閱讀量,抖音話題#詩歌朗誦#閱讀量3.6億人次、#詩歌鑒賞#瀏覽量8270.6萬人次。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宣傳片來了、鄭州公交推出詩歌主題站臺、第七屆中國詩歌節、來讀讀這些關于河南的詩、來河南赴一場詩歌之約、第七屆中國詩歌節線上線下相結合等七個話題多次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熱點榜。
李少君認為:“河南是詩歌的故鄉,來到河南,就像來到了詩歌的源頭。最近幾年河南大量的節目出圈,就是立足于傳統優秀文化,大膽地做了新的嘗試,我相信在這樣的氛圍下,一定也能開創出新時代詩歌新的輝煌?!?/span>
回到老家河南,是中國詩歌集結與回歸 滋養城市內涵,助力鄭州文化強市建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唐代〕
9月27日晚,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圓滿落幕,下一屆詩歌節將由浙江省承辦,傳承弘揚中國詩歌文化的大旗將在中華大地繼續飄揚。
河南省副省長張敏在閉幕式致辭中表示,中國詩歌節來到老家河南,是中國詩歌的一次集結與回歸,是中國古詩詞和中國新詩文化的耦合與創新之旅。
從三年前接過詩歌節大旗,中國詩歌節來到鄭州,到詩歌節的成功舉辦,為我們留下了什么?
9月24日晚,“故鄉月·家國情”杜甫故里詩歌朗誦會舉行
詩歌節帶來了城市的思想盛宴,也留下了心靈的洗禮:
來到詩歌故鄉的詩歌節,以豐碩的詩歌創作成果和精湛的表演藝術讓人們陶醉其中?!对娍访嫦蛉珖_展了主題詩歌征集活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線上線下還開展了“黃河詩會”“嵩門待月”“詩歌快閃”“東門踏歌”“詩歌大講堂”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詩歌主題活動。詩人們以頂禮膜拜之態,向詩歌獻上真摯的敬意。他們鐫刻出了歲月的印記,以深沉的筆觸勾勒出巍峨的山川,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美好的愿景。每一首詩都是心靈之旅的起點,帶領人們走進無盡的想象之境,感受到詩韻的奇妙魅力。
詩歌節滋養了城市的文化內涵,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了文化動力和支撐:
本屆中國詩歌節的舉辦,為推動鄭州文化強市建設、塑造鄭州城市文化形象、擴大鄭州文化影響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詩歌節期間舉辦了開、閉幕式及文藝演出、詩歌研討會、詩人交流采風活動、詩歌主題精品劇目展演、詩歌進校園、群眾性詩歌文化活動、詩歌主題旅游線路發布等大小活動共75項。
詩歌節展示了中原文化的自信,讓“天地之中 華夏之源 功夫鄭州”傳得更遠:
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鄭州及河南引發眾多關注和參與,眾多詩人嘉賓相聚,感受詩意生活,通過多種方式引領群眾感受詩歌魅力,也為河南文旅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和發展活力,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凝聚了磅礴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神振氣。
9月27日,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鄭州圓滿閉幕
中國詩歌節,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次對文化自信的展示。詩歌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在這里得以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詩歌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分享文化和傳承精神的平臺,讓我們重新拾起筆,感受到逝去歲月的深情。
本屆詩歌節的閉幕,并不代表詩歌盛會的結束,而是意味著新的開始。詩歌將繼續傳遞美好,激發人們對美的追求與探索。詩歌節的勝利不僅僅在于這一周的盛會,更在于對中國文化的弘揚和榮耀。
讓我們懷揣綿長的詩意,以無盡的熱情投身于詩歌的創作與分享,讓詩歌的力量繼續照亮我們的心靈,點亮美好的未來。期待下一屆中國詩歌節的到來,繼續喚醒我們內心深處最美麗的聲音。
編輯:王傲霏
二審:牛莉
終審:金石開、藍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詩、每日精選、詩歌周刊等欄目推送作品根據特別約定外,本站會員主動發布和展示的“原創作品/文章”著作權歸著作權人所有
如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用于他處和/或作為他用,著作權人及本站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詩意春秋(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902930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4246號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統計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