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所有事物的時差》為詩人李元勝40年詩歌精選集。近年來,李元勝的代表作《我想和你虛度時光》等傳誦度極高,使之成為引人注目的大眾詩人。本書精選了他40年來創作的200余首詩歌,作為他詩人生涯的一個總結。
李元勝,詩人、博物旅行家,現居重慶。曾獲魯迅文學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給
我坐在屋里
手卻在大墻的外面
摸尋著這個秋天最后一片樹葉
墻外的樹
它沉默的時候很像我
它從樹干里往外看的時候很像我
它幾乎每分鐘都在長樹葉
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它長樹葉
我們不在一起的時候它也長樹葉
但兩種樹葉絕不相同
這你不知道
你想我的時候它長樹葉
沒想我的時候它也長樹葉
但兩種樹葉絕不相同
這就我知道
它幾乎每分鐘都在長樹葉
然后把它想說的從樹枝上掉下來
落在離我的手不遠也不近的地方
就在你向這邊走來的時候
那片樹葉
落在離我的手不遠也不近的地方
1986.11
作者說:從1981年就讀重慶大學時開始學習寫詩,但直到5年后寫出這一首《給》,才相信自己可以寫詩了。當然,當時也沒想到,這一寫就是40多年。
一把刀子
一把刀子細細地刮著夜晚
讓天邊逐漸發亮
但直到正午
那些黑色粉末仍未運走
它們淤積在
我們關于陽光的交談之中
1991.9.3
作者說:只用了兩年,就學會了寫復雜的詩,但是又用了5年,到寫這首詩時,才學會做寫作的減法。這本詩選記錄了這個過程。
走得太快的人
走得太快的人
有時會走到自己前面去
他的臉龐會模糊
速度給它摻進了
幻覺和未來的顏色
同樣,走得太慢的人
有時會掉到自己身后
他不過是自己的陰影
有裂縫的過去
甚至,是自己一直
試圖偷偷扔掉的垃圾
坐在樹下的人
也不一定剛好是他自己
有時他坐在自己的左邊
有時坐在自己的右邊
幸好總的來說
他都坐在自己的附近
1999.10.27
作者說:書名叫《我和所有事物的時差》,我和別的同時代或不同時代寫作者的差異,是這本書的選編線索。所以,這本詩集特別李元勝。
給
我摸索著你描述的整個白天
所有可愛的事物
草叢、水池,嬉戲的孩子們
喧嘩的風,眼睛里的陰影
以及一本攤開的書上
坐著的靈魂
我沒有告訴你
我的手指上迅速扎滿了小刺
2002.5.15
作者說:唉,用一本詩集收集人生經歷的所有小刺。
十年
我們有著某種速度,像火車
車頭向前,車尾永遠留在原地
人在遠行,故鄉留在原地
最愛的人留在原地
一切不過是撕裂、無限拉長的
道路,逐漸增加的空虛
2006.11.7
作者說:讀小學時,是一分鐘一分鐘地數著過。年輕時,是一小時一小時地數著過。如今,是十年十年地數著過。
青龍湖的黃昏
是否那樣的一天才算是完整的
空氣是波浪形的,山在奔涌
樹的碎片砸來,我們站立的陽臺
仿佛大海中的礁石
衣服成了翅膀
這是奇跡:我們飛著
自己卻一無所知
我們閑聊,直到霧氣上升
樹林相繼模糊
一幅巨大的水墨畫
我們只是無關緊要的閑筆
那是多好的一個黃昏啊
就像是世界上的第一個黃昏
2011.11.13
作者說:直到寫這首詩,我才擺脫了安靜書房才能寫詩的習慣,開始了我的曠野寫作。這本詩集記錄了這個過程。
本書由朱贏椿設計。朱贏椿,“中國最美圖書”和“世界最美圖書”獲得者,南京書衣坊工作室設計總監,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藝術總監,南師大隨園書坊主人。
那些未能說出的
夏天,寫過最熾熱的段落
冬天,逗留在它沉悶的尾聲
我在一個詞和另一個詞之間
猶豫,它們的距離有多遠
我心中的深淵就有多深
秋天太短,短得就像一個人的轉身
來不及寄出的信紙
沿街飛舞,那些未能說出的話
每一天都在重新組合
就像散步時,天空變幻的樹枝
同樣短的還有春天
就像一個耀眼的信封,里面
折疊熾熱和猶豫
卻沒有任何具體的內容
多數時候,我是沒寫出的部分
不在信紙也不在信封里
我是信開始前,那激動的空白
我是訴說的喧嘩下面
河床的深深沉默
2013.5.24
南山
順著那些小路,南山
有時下來看看我
空氣潮濕, 紫藤突然黃葉紛飛
我笑了,仍然低頭干活
"桌上有一杯好酒"
看過我的南山,沒有回到以前的位置
不易察覺的偏差,記錄了它的一次旅行
2016.1.24
責任編輯劉瑋說,她和同事們特別想出版這本詩集,社里也迅速形成共識,是因為看到了網友們的這句點評。
良宵引
你讀到愛時,愛已經不在
你讀到春天,我已落葉紛飛
一個人的閱讀,和另一個人的書寫
有時隔著一杯茶,有時,隔著生死
我喜歡刪節后的自我,很多人愛著,我剪下的枝條
直到,奇跡出現了,你用閱讀追上了我
你讀到一粒沙的沉默
而我,置身于它里面的驚濤駭浪中
2016.4.10
給
聽起來不可思議,我真的迷戀著
一枝玫瑰有刺的部分
我還依賴,你的缺點發出微光
把整個人慢慢照亮
我喜歡一根銅線里的黑暗
黑暗到足以藏好全身的火花
我愛這溫柔又殘酷的人間
愛那些失敗者的永不認命
我愛廢墟,愛有漏洞的真理
我甚至愛我們的失之交臂
因為,它包含著上述的一切
此生的永不再見,不像結局
在茫茫無邊的輪回中,更像
我們故事的序曲
2017.12.22
編輯:王傲霏
二審:牛莉
終審:金石開、藍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詩、每日精選、詩歌周刊等欄目推送作品根據特別約定外,本站會員主動發布和展示的“原創作品/文章”著作權歸著作權人所有
如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用于他處和/或作為他用,著作權人及本站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詩意春秋(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902930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4246號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統計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