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4u74y"></legend>

<tbody id="4u74y"></tbody>

    1. <tbody id="4u74y"></tbody>
      1. 詩詞名家江合友——變幻心中速寫圖

        作者:江合友   2023年03月09日 10:12  中國詩歌網    8302    收藏

        微信圖片_20210726122812


        第十七期特邀嘉賓——江合友

        江合友03

        江合友 1978年生,江西景德鎮人。文學博士,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詞學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詩詞學會高校工委副主任,河北省詩詞協會副會長。出版《白石簃詞稿》《萸軒詞存》詞集兩種,詩詞作品發表于《詩刊》《詞學》《中華詩詞》《中華辭賦》《當代詩詞》《九歌》(澳門)《環球華報》(加拿大)等。

        訪談錄:

        這是中國詩歌網舊體詩版塊推出的《名家訪談》欄目,本期我們邀請到了江合友老師,感謝老師的到來,現在開始我們的訪談。


        中國詩歌網舊體詩編輯邢建建

        江老師您好,您是中國詩歌網舊體詩的點評專家,近期也多次參加了每日好詩直播的活動。您是怎么看待當代人所作舊體詩的?所創作的作品又該如何體現時代性?以及好詩的標準是怎樣的呢?


        江合友:

        感謝中國詩歌網的信任和厚愛,作為點評專家,參與每日好詩直播活動,使我能夠獲得與各位詩友交流的寶貴機會,而且借此及時了解當代詩壇的創作現狀,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平臺。舊體詩是從古代社會歷史中自然生長出來的,其內容趣味和形式外殼本身都帶有強烈的古典屬性。內容趣味的古典屬性是表現古代的社會生活,承載古代的思想、情感等生命體驗,表達古代的審美趣味,有著鮮明的時代性。形式外殼包括聲音和語言,聲音形成格律,漢語語音在發展過程中大致分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所以古代詩歌所遵循的聲音規則有其歷史階段性。我們創作常用的近體詩遵循中古音系統,通常所說的平水韻就是根據創作實踐總結定型的。如果寫散曲,遵循的則是近代音,也稱北音。形式外殼從語言方面說,舊體詩是以古代書面語為基石的,在語言上遵循書面語表達的規則,所以帶有典雅精致、凝練優美的基本特點。當代人創作舊體詩,應當站在時代的潮頭,在繼承舊體詩在內容趣味、形式外殼的優秀遺產的基礎上,不斷開拓舊體詩藝術表現的空間和能力,要超越模仿的層面,真正進入創造的層次,這樣舊體詩的寫作才是有意義的。

        當代舊體詩寫作如何體現時代性,茲事體大,不是片言只語所能說好的。從根本上說,就是要直面現實生活,真實表達自我,不能把古典的形式外殼當作假面具,扮演古典的人格,以此自我滿足。一切詩人個體的生命體驗都有當代性,只要你不虛偽,不矯飾,不作假,把內心真實的感觸表達出來,你所寫的文本就會具有時代性。所以真正的詩人首先是個真誠的人,這樣就不會有舊體詩寫作是否具有時代性的焦慮,或者毋寧說,舊體詩的時代性的問題是個偽命題,當你為了實現非藝術的目的去寫作時,失去了表達的真誠,哪怕表面上有時代性,比如用到了手機、電腦等當代意象,在內在精神氣象上也不具備時代性,這種所謂時代性是裝腔作勢的時代性。

        我心目中好詩的標準,最重要的就是“獨創性”。創新是評價詩詞好壞的排他性標準,沒有創新的詩詞就不可能是好詩詞。我們經常讀到似曾相識的作品,盡管在格律上沒有瑕疵,語言上也很精美,但是毫無新意,這個只能是技術過關型產品,如同賣油翁所說的“無他,但手熟耳”,并沒有達到藝術的層次。藝術首先講究唯一性,反重復性,否則批量生產,就毫無可貴可言了。唯一性,就是不能重復古人,不能重復今人,同樣也不能重復自己,做到了這一點,那就是具備獨創性的作品,作為好詩的最根本標準達到了。哪怕暫時在格律、語言上尚有瑕疵,這個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來補救,最終能夠在藝術上登堂入室。如果形成了熟、俗的習慣,還沾沾自喜,恐怕就會白首無成,一輩子都在殿堂之外,無可救藥了。


        江合友01


        邢建建:

        作為詩詞創作者,詩詞的好與壞,并不是以創作的數量來決定的。詩人的情感才是創作作品重要的因素,情感又是微妙的,有時感性,有時理性,而真正在詩詞作品中呈現,并不是容易駕馭的。從把控情感到創作作品,這個過程應該如何拿捏呢?


        江合友:

        我更愿意用“寫作”這個詞來表述,而對“創作”一詞的使用持謹慎態度,可能多數詩詞還達不到“創作”的高度。確實,數量和質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又有密切的聯系。從詩詞寫作來說,沒有一定數量的訓練,是很難達到熟練駕馭格律和語言的程度的。李白在出川之前曾經“三擬《文選》”,《文選》收錄了各類體裁的詩文700多篇,古代“三”經常表示約數,就是多次的意思,一般要超過三。李白的擬作今天都看不到了,我們就按三次模擬的數量來計算,那就達到了2000篇以上,考慮到《文選》收錄很多賦、散文,這個工作量是很驚人的。也就是說,李白斗酒詩百篇,是建立在充分揣摩學習的基礎之上的,不完全是天才的產物。我們今天寫作詩詞,想要寫好,也必須有一定的寫作量,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與舊體詩詞充分融合,經過了這個不斷磨合的過程,才能在靈感迸發的情況下,寫出高水平的詩詞作品。天才如李白,尚且要有寫作的練習量,今天的詩詞寫作者更需要塌下心來,練習提高。古代詩人傳世的集子,一般都是要經過本人、親友篩選的,不是所有的作品一股腦兒收入。這個和古代印刷成本有關,編集的時候予以精選成為風氣。即便如此,古人詩集也不能保證篇篇精彩,大作家肯定優秀率高,而且有膾炙人口、影響深遠的拳頭產品。陸游的兒子給父親編集子,貪多求全,結果招致后人諷刺,袁枚就說“人老莫作詩,重復多繁辭”??梢娋幖痪?,就算陸游這樣的大詩人也會有謬種流傳。今天印刷成本大為降低了,許多人編集都有泛濫的傾向,以多為尚,這個是不可取的。

        你說的“把控情感”,其實是涉及到了中國詩歌的寫作特點。中國詩歌有自己的特質,形成了悠久的傳統,比較文學研究大家陳世驤先生總結為“抒情傳統”,在他的《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一文中有精細的分析。舊體詩詞能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陳先生說:“詩歌仿佛可以輕而易舉地綻放于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與友朋的相聚或是分別的境遇,宴筵以及節慶,隱約的家國之思,離開故土的一段短暫旅程,都可以在中國詩歌中得到自如而真率的表達,至于那些更為宏大的事件、壯觀天地、愛戀之情,或是對于生與死的沉思,則更毋庸置疑。就此意義而言,中國詩歌是一種日常儀式,是對于一切人際關系的即興演示?!?strong>舊體詩詞寫作具備儀式性、日常性、即興性等特點,即興性這一特點,尤其是在近體律絕、詞、散曲小令的寫作上得到集中體現,這恰恰是今天詩詞寫作最為集中的詩歌體裁。我們今天的詩詞寫作更多地被當做某種類型的“作文”去對待,我們被文學理論著作所描述的理想的文學創作情境所誤導,以為詩詞寫作理應如何如何。實際上詩詞寫作可以發生于任何情境,獨自旅行,交際應酬,考試應制等,在需要表達時刻充分調動個人儲備的寫作資源,在一定的時間內形成篇章,輸出為文本。

        在詩詞寫作中,情感是無法把控的,而且在寫作時也分不清是理性還是感性,《文心雕龍》說“思理微妙,神與物游”,“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寫作過程是一個很玄妙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會,每個人的側重點也會不一樣,這和先天的稟賦有關。先天感性的人,特重以情入文;先天理性的人,重視以思理取勝。感性和理性的比重在每個人身上體現的都不一樣,所以很難提出一種可“駕馭”、“拿捏”的通行方法?!段男牡颀垺氛f到過寫作體驗:“方其搦翰,氣倍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币馑际情_始寫作時,信心勇氣超過你所感受到的思想情感,結果寫好之后,能表達出來的東西只剩下一半了,這應該是詩詞寫作最為常見的感受。如果要在寫作時需要“把控”什么,我愿意建議多反思一下,這種情感,這種感受,有沒有獨特之處?會不會和別人重復或者雷同?如果你還在乎藝術性的話,詩詞寫作就不僅僅是一個表達的過程,而更應該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江合友02


        邢建建:

        江老師,您是詩詞的寫作者,同時也是一名學者,對于詩詞的理論有著非常扎實、非常豐厚的底蘊,您在教學和研究當中,并沒有對創作提出要求。那您創作詩詞的機緣是什么呢?


        江合友:

        目前國內的高校教學和科研管理制度確實對創作沒有要求,而且不列入考核指標,這也造就了大量詩詞研究者不搞創作,甚至根本不會創作的現象。在上個世紀上半葉,詩詞作為學科進入大學教育之初,在講臺上教學的學者們都很重視詩詞寫作,寫作被認為是詩詞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不會寫作則很難進入詩詞文本內部,不能理解詩詞細部的特征,審美研究就會說外行話。今天的詩詞研究和創作脫節的現狀,造成了詩詞研究整體格局的偏向,即重視詩詞外部因素的研究,而缺乏詩詞內部研究。不少研究者不能真正讀懂詩詞文本,也難以真正領會詩詞之美,這都和詩詞寫作訓練不足有直接的關系。不會創作會限制詩詞研究的深入開展,形成外圍說詩的研究弊病,這是很令人遺憾的。

        我從中學時期就有詩詞練筆的愛好,不成熟的詩詞也會給老師們看看。這個習慣延續到大學,當時讀中文系,就以為是要往當作家的路上去奔。直到韓曉光教授專門跟我談,說中文系不是培養作家的,你應該準備考研做學問。后來知道這句話流傳已久,是老北大中文系主任楊晦提出來的,成為中文系的重要信條之一。當時有一種五雷轟頂的感覺,我作為中文系的學生,恐怕除了畢業后老老實實去做中學語文教師,就只剩下考研這條路了。后來進入南京大學攻讀古代文學博士,導師張宏生教授是程千帆先生門下弟子。程門的學術傳統是文藝學和文獻學兼重,其中文藝學除了理論基礎之外,也包括對文本的細讀能力,細讀能力培養需要有寫作的實踐經驗。程千帆先生的夫人沈祖棻所著《宋詞賞析》《唐人七絕詩淺釋》,被譽為詩詞賞析的里程碑之作,就得力于她本身就是杰出的女詞人,而且詩詞兼擅。所以張宏生師比較鼓勵學生練筆寫作,尤其是每一屆師兄師姐畢業晚宴,每個研究生都要寫一首餞別詩詞送畢業生。觀念的力量很大,對于詩詞寫作的重視在我心里埋下了種子,那個時候還沒有什么想法,只是亦步亦趨罷了。博士畢業之后參加工作,因為自己的研究課題主要集中于詞譜,對于詞的格律相關材料相對熟悉,但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就是每個詞調的格律細讀,始終找不到感覺。后來評上了正高職稱,教學科研方面的壓力稍微松快一些,就想著試一試各種詞調都填,找找格律細讀的感覺,以便將來可以往更加深細的方向去做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就斗膽向著名詞學前輩施議對先生請教,先生把我當作弟子一樣對待,經常指點迷津,使我感動不已。有的是方向性的,有的是具體而微的,大到審美傾向,中到章法結構,小到詞句意象,微信往還,不亦樂乎。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自我提升,找到了一些詩詞寫作的感覺。后來出版第一部詞集《白石簃詞稿》,施先生親為撰序,勖勉有加,使我興趣愈發濃厚。詩詞本身具有巨大的魔力,當你從鑒賞的角度接近她,為她的美輪美奐而癡迷;當你從研究的角度接近她,為她的精微玄妙而喝彩;而當你從寫作的角度接近她,就如同美人在抱,她的美好都在你的懷抱中,令你欲罷不能,眷念不已。因為詩詞本身的魔力,感召我,呼喚我,令我從不同角度接近她,欣賞她,癡迷她,我想這就是我和詩詞的根本因緣吧。


        江合友


        邢建建:

        您研究詞譜,關注詩詞格律,同時也進行創作,能不能跟我們談一談有什么樣的心得體會啊。以及,您一直強調創作以真為基礎,是有什么特殊的考慮嗎?


        江合友:

        詞是配合燕樂演唱的歌詞。元代以降,詞樂散佚殆盡,詞人填詞面臨失去規范的局面。于是詞家開始重建規范,參照近體詩的平仄律,依文字聲音對每個詞調進行格律描寫,因此形成了系列文獻,在《四庫全書總目》當中專門歸類,即詞譜詞韻。我是集中做詞譜詞韻研究的,因此對詩詞格律的關注度比較高,也有一些個人心得體會。我以研究為目的進入填詞這個領域,深切感受到研究與寫作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領域,其操作規范和難點重點是很不相同的,將兩者較好地融合起來,需要有一個探索的過程,起碼在寫作上要積累足夠多的經驗。我在第二本詞集《萸軒詞存》的自序當中,階段性總結了自己的感受:

        余初以學術研究之用心,涉入填詞,嘗發愿遍試諸調,以貪多為務。而此門一入,漸有所悟,詞體以律譜言之,僅及皮相,難成佳作。濠上詞隱公戒余曰:“學詞當以熟調入,以其音律協暢,易于神完理足也?!惫势д{拗句,雖能成篇,常不愜意境。余概覽舊篇,所用詞調,已逾二百,而僻調可誦者寥寥,可慨嘆也。

        不斷使用新詞調來進行寫作,碰到的問題就是沒有自己熟悉的詞調,格律形式生疏,就會影響表達的效果。而且很多僻調之所以偏僻,本身在形式上就不容易被駕馭,比如我寫到《四犯剪梅花》,就很煩惱,確實很不好寫。我曾經感慨:“僻調之難,已知之矣!此四犯之調,律甚嚴,句甚矯,斤守填之,頗覺拘窘,幾有詞窮之嘆?!蔽覍W習填詞的時候,剛好愛人去印尼作外派教師,為期一年。我一個人在房間里,睡覺晚了也沒人管,經常填詞填的累了,睡過去了。詩詞寫作并不都是那么浪漫美好,更常見的是勞瘁以之,怪不得賈島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確實也是苦心孤詣,病蚌成珠的結果。但是自覺有進步的時候,讀到自己寫的還算可讀的句子時,那種幸福感又是極為強烈的。后來我調整填詞的方向,不再貪求填更多的新調,而是選調的時候更注重表達的需要。一般來說,熟調多經名家之手,句韻宜于傳達情事。施議對先生曾經教我填詞取徑,謂須從熟調入。這個調整,可以說是從純粹格律學習開始走向詩詞寫作,或者說開始慢慢接近“創作”的層次了。

        開始詩詞寫作,有些積累之后,詩詞會為你招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就是說就會“入圈”,跟圈內人產生更多的交集。從社團組織來說,我開始和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研究院產生聯系,參加一些詩詞活動,結識行業內的詩人才子。中華詩教學會會長張海鷗老師也注意到了我,吸收我加入學會,參加活動。地方社團也注意到了我,先是石家莊市詩詞協會邀請我加入,任副會長;去年河北省詩詞協會也和我聯系,加入理事會,任副會長。這樣在不同層面,參加的詩詞活動增加了,也就意味著詩詞寫作的量會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持。寫作量保持了,積極向古人學習,向今人取經,就會不斷進步。我最近幾年比較多的寫作五七言各體詩,從詞的寫作擴展到詩的寫作,也有很多收獲,今年計劃出版我的第三本詩詞集,全部是近六年寫的詩,刪除了近三分之二的偏于應酬、較為平庸的習作,精選了200余首,結集為《萸軒詩集》,大概在今年下半年面世。詩詞寫作另一個重要的收獲,是會結識幾個知音好友,能真正互相賞識,互相促進,杯酒言歡。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生命體驗的共鳴者是極難遇到的,所以古人就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詩詞會為你帶來知己,這是多么妙不可言的事情!

        我一直強調詩詞寫作以“真”為基礎,一方面先賢論斷已多,我深深認同,真實性是詩詞的基礎,應當真實記錄詩人的生命體驗。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切乎聲,莫深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闭媲閷嵏惺窃娫~的根,就像植物那樣,只有根系發達了,才能長成參天大樹。至于語言、聲律、意義,都是建基于根本之上的。我一直對所謂AI寫詩完全不認同,包括最近爆火的Chat GPT會學習寫詩,也都是胡扯的。詩的本質不是技術,不是語言組織,這都是外層的表象。編織語言,組合意義,不過是游戲而已,達不到詩歌藝術的層次。詩的本質是人類的精神產品,是對人類靈魂深處的探索,是獨特生命體驗的傳達。技術工具再先進,它也只是冷冰冰的工具,沒有生命,沒有靈魂,沒有精神。技術工具可能完全取代人類體力勞動,部分替代人類的智力勞動,唯獨無法取代的是藝術生產,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不可能產生于工具當中。

        我強調詩詞以“真”為基礎,除了理論方面的指導之外,也有對當代舊體詩詞寫作的反思。以我有限的觀察,目前舊體詩詞寫作在真情實感方面是很缺乏的,一類情況是模仿古人,表演古人;一類情況是表達集體情緒,沒有個體真實的感觸;一類是強調形式,對語言層面過分追求,以難度自高,以典故炫學;更加常見的一類是,有一定的真實性,但缺乏觀察的深細度,沒有體驗的獨特性,寫作陳陳相因、既平且泛的作品,甚至如同流水賬日記,失去了詩的屬性,淪為語言的垃圾。我認為,“真”需要真實地袒露自我,觸及靈魂,力求創新,將此時此刻的生命體驗真誠表達出來?!罢妗币笥屑毝?,有深度,有溫度,有創造度,最終的效果是有美感度。對當代舊體詩壇繁榮景象我們樂觀其成,同時也要保持警惕,不斷反思,遠離時代詩風可能存在的種種弊端,找到自己的立身之處,這是我之所以一直強調“真”的重要原因。在圈子里待久了,也許自己也會混同進去,也會暫時迷失,但一定記得反觀自我,不斷糾錯,保持寫作的正確方向,提出來與大家一起共勉。


        江合友06


        邢建建:

        非常感謝江老師,最后,你作為中國詩歌網舊體詩的點評專家,也參與多期好詩直播,對于中國詩歌網的詩友,應該有一個大體的了解,針對于詩友們的詩詞創作,您有什么想說的話對他們說嗎?或者說,現階段存在的不足,創作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江合友:

        作為中國詩歌網舊體詩的點評人,后來參與每日好詩直播,主要面對的詩人都是中青年,有的年齡很小,深切感受到了舊體詩壇的蓬勃朝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舊體詩詞”在當代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我傾向于從積極的方面去看待“每日好詩”,被編輯挑選出來,一定是有明顯的“亮點”,所以值得肯定??隙ㄆ浜玫姆矫?,將優點分析闡釋出來,供廣大詩友參考學習,能起一個正向引導作用。我不傾向于對入選作品做吹毛求疵的批評,有亮點的詩并不意味著是完美的詩,可能會有一些瑕疵,但不必揪著不放,以一點而否定其余,這種極端的“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是不對的。而且“每日好詩”也有一個推廣詩詞、擴大隊伍的作用,如果定一個極高的標準,恐怕不斷會看見老面孔,就不會有驚喜,也會讓廣大詩友望而卻步,也就降低了詩詞寫作的積極性。所以我堅持認為,“每日好詩”是有亮點的詩,允許有瑕疵,應當看到瑕不掩瑜的一面,詩友們應當專注于學習亮點,衷心地欣賞亮點,欣賞別人,心胸開闊,是通向進步的康莊大道。千萬不要有“文人相輕”的想法,這是很不可取的。

        目前的詩詞寫作有一個不好的傾向,就是不愛讀詩,只愛寫詩,結果寫的越來越口語化,審美趣味日趨粗鄙,我希望詩友們能盡量避免。多讀詩是寫好詩的基礎,千萬忽視不得,我認識一些朋友,讀詩昏昏欲睡,寫詩精神抖擻,越寫水平越差。我反對寫作模仿古人,因為寫作最終以獨創性為價值指標。但我提倡學習古人,要充分汲取古典詩詞的豐富養分,古典詩詞是土壤,我們離開土壤,根系無法扎定,枝干長不出來,開花結果也就是癡人說夢。所謂“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要在深厚的詩詞文化土壤中長出來,才能立得住。如何獲得土壤,就需要讀書,廣泛閱讀古人詩詞,選本、別集,選擇自己喜歡的,細讀,揣摩,體悟,假以時日,必能出手不凡,遠離粗鄙俚俗之窠臼。我的朋友王建強,已經出版了《問花集》《逐夢成孤旅》兩本詩集,在詩壇已有一定的影響。他的詩詞以生活體悟取勝,別開生面,感人至深,語言上自然淺切,似乎是不用讀書就能寫成的。其實不然,他讀詩詞下了真功夫、苦功夫,學填詞把龍榆生的《唐宋名家詞選》翻爛了,學寫詩讀了很多名家的詩集,我送他一本《杜甫詩選》,他把書都翻散頁了,不能讀了,自己再買一本新的來繼續讀。他不是專業詩人,從事的行業是養殖鵪鶉,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平時也挺忙碌,憑著對詩詞的一腔熱愛,堅持讀詩,無怪乎寫的越來越好了。我給他的詩集《逐夢成孤旅》寫序,感慨不已:“養殖家禽者,而常如一苦讀書生,奇哉怪哉!蓋冥冥中有其因緣,定數如此?!蔽覍V大詩友最想說的話就是要多讀詩,扎根詩詞文化的深厚土壤,真誠地建立與詩詞的深摯因緣,真心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讓詩詞引領著你走向美好的、妙不可言的廣闊世界。謝謝你的采訪,這次就說到這兒吧。

        江合友04


        江合友詩詞作品選二十首

          夏日村居


        村居晝正長,暇日灌園忙。

        漸老薔薇落,新肥杏子黃。

        花叢喧犬吠,木葉碎陽光。

        一念懷真趣,窮愁忽已忘。


         夏日村居其二

        庭除飲兩盅,豆腐拌肥蔥。

        月季紅黃紫,榴花上下中。

        炊煙飄斷續,鶯語叫朦朧。

        一片新凋謝,隨風落到東。


         初夏午后急雨忽晴

        榴明滿院香,人靜午陰長。

        蓮疊青錢葉,槐鋪素璧光。

        鳥聲穿密樹,草露滴叢芳。

        牙月藍天白,微風薄暮涼。


         孟夏頗思江右

        昌南芒種后,江畔稻花馨。

        布谷猶能覓,鳴蟬漸可聽。

        晝炎侵老井,楝紫落中庭。

        枕席應須竹,懷思久不寧。


         芒種思鄉

        太行登眺罷,愁抱不能寧。

        須發寒窗白,家山好夢青。

        溪流云海入,風送稻香經。

        還記黃泥道,鴟鸮夜半聽。


         芒種后訪建強村居

        庭墀開月季,蝴蝶撲房櫳。

        韭菜成畦翠,榴花滿樹紅。

        風微搖杏子,角落叫昆蟲。

        小佇青陰下,襟懷大不同。


         晨興齋西眺太行

        夏入終風暴,惠然驅且霾。

        清新紅綠瓦,凈洗黛灰崖。

        惜此高天闊,將斯濁氣排。

        鱗樓沿麓葺,道路滿青槐。


         朝臺道中

        蚓蜒泥徑小,九曲十分顛。

        跨越松針上,凌騰草野前。

        羊群餐錦緞,云朵綴青天。

        一霎還來雨,迷離五嶺煙。


         釣放

        陂上知魚樂,垂桿置釣鉤。

        餌香加誘惑,刺倒固收囚。

        片刻擒三尾,何曾費九牛。

        盈筐仍放去,但愛泛中流。


         過外婆故居

        滿院蒿萊齊到瓦,堂前圮壁半成埃。

        皤頭媚好曾呼我,風雨柴門永不開。


         夏日村居

        竹分森綠與窗紗,稚犬依依伴飲茶。

        過午清風來有信,臥聽蜂尾撲庭花。


         賣花聲·寒冬巷中聞叫賣聲

        苦切喚聲聲,遠近交橫。申言折扣莫能停。宛轉尾音傳一路,戰戰兢兢。   

        行者暗心驚,不忍還聽。艱難自古稻粱應。買得花枝三兩束,片刻安寧。


         清平樂·憶昔暑夜

        競奔碩鼠。一夜梁間舞。睡起更闌聽驟雨。濕稻高堆障路。   

        指根新繭初成。怏然書費無憑。希望依稀尚在,鐮刀齒上光明。


         菩薩蠻·家居

        瓢盆鍋碗蝸居小,偶然驚艶眉彎好。舉案一杯茶,甘香清桂花。    

        案頭偷碼字,寫盡平生事。每到月高時,聲聲催睡遲。


         菩薩蠻·柔兒賞墨蘭

        幽香襲面清如許,招來學步嬌嬌女。舉手待薅花,她爹狂叫些。    

        抱離爬再至,回首呀呀指。忽見笑彎眉,蘭枝少一枚。


         減蘭·童年瑣憶

        小村長住,石板斜橋籬幾處。戲水山娃,笑鬧喧呼掐野花。 

        華年怎挽?彈指之間人已散。昔日歡娛,變幻心中速寫圖。


         擷芳詞· 憶童年昌江游泳,依呂渭老體

        逐荇草,漣漪小。稚氣未脫開懷笑。寺山青,遠山暝。向晚霞紅,夕露晶瑩。行。行。    

        人歸了,波光杳。月聽枝下蟬聲鬧。此心傾,那時情。夢中好景,枕下相迎。怦。怦。


         南鄉子·龍目島庫塔海灘

        好景最堪圖。滿眼椰林草木廬。碧海藍天游艇系,疏疏。蕃女如云個個姝。    

        沙細似融酥。滾打摸爬樂不休。偶到水邊親試浪,驚呼。偷得浮生一展舒。


         醉太平·春分寄內

        紅桃滿城。云櫻乍縈。小亭春半香盈。正湖邊踏青。    

        思卿盼卿。沉吟自驚。去年共把闌憑。怕黃鶯又鳴。


         眉嫵·元宵寄內(時妻在萬隆為公派教師已逾半載)

        正垂燈驚目,疊鼓驅寒,金鏡掛孤館。卻照晶瑩淚,團圓夜,如今羹菜誰管?比肩已慣,戀戀時、風冷光燦??傠y忘、萬點流星閃,漫天放花傘。    

        曾許雙棲癡愿。又夢游海角,魂繞山半。洗月湖凝碧,傷情處、姮娥依舊清淺。案邊悵惘,舉酒聽、絲竹哀怨。念哇島樓高,空對素暉滿院。


         聲聲慢·龍泉湖濕地蛙鳴

        送雪。桃燎風,池塘處處鏡澈。幼蚪沙邊搖尾,短蒲齊列。群蛙兩部奏弄,為喚醒、撲香蜂蝶??諘缒?,只西山、峻嶺偶然相瞥。   

        舊日江南時節。長夢里、依稀鼓聲清絕。黛瓦衡門,結伴可人曉月。萋萋草青稻翠,悵當年、聒耳話別。又閣閣,嘆過眼花落一疊。


         解語花·桐花

        凝瑤粲秀,刻,春晚葐蒀永。市街投影。斜陽下、曳尾余霞低映。亭亭高挺。偶趙女、半回芳頸。佇仰間,夜幕垂垂,四面微燈耿。   

        還記當時風景。掛寒蟾一抹,千束持秉。鈍香親領。分襟處、無數茂枝嬌梗。明眸炯炯。曾卻了、黃鸝三請。恨疇年,凋盡繁云,剎那河橋冷。


         望海潮·秋日雨中游武隆天坑,一名天生三橋

        煙升巖隙,泉流澗底,行來是處清嘉。劈做玄門,溶成洞府,巍峨素裹輕紗。云里樹叢遮。霧中,高下。壁立天生,宛如橋落在山洼。   

        憑闌對此嗟呀。想曾經海底,再歷空涯。波蝕石層,風雕面目,斯須萬萬年華。秋雨沁溪沙。幽谷生芳草,淅瀝交加。賞罷三番好景,回首粲然夸。


        掃描二維碼以在移動設備觀看

        詩歌熱力榜

        詩訊熱力榜

        1. 《珞珈詩派(第二輯)》叢書在京首發
        2. 《三上詞話》誕生記
        3. 每日好詩第404期(現代詩)入圍作品公示
        4. 《最高樓?貂蟬》及貂蟬考略結論
        5. 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 吉狄馬加:成都在這里 詩歌就在這里
        6. 每日好詩第404期(舊體詩)入圍作品公示
        7. ?一束照亮自己的光 | 我與《詩刊》的故事(第五輯)
        8. 中國詩歌網詩歌大擂臺第六期“十佳詩歌”評選(B組)
        9. 第401期“每日好詩”公開征集網友評論的公告
        10. 2023徐志摩詩歌節舉辦 第十屆中國(海寧)·徐志摩微詩歌大賽頒獎
        1. 王學東:直面“新工業”,探索新工業詩歌的真正高地
        2. 每日好詩第403期(現代詩)入圍作品公示
        3. 《最高樓?貂蟬》及貂蟬考略結論
        4. 《三上詞話》誕生記
        5. 王自亮:楚名物志(九章)
        6. “我與《詩刊》的故事” |第一輯
        7. 每日好詩第403期(舊體詩)入圍作品公示
        8. 永遠的恩師 | 我與《詩刊》的故事(第三輯)
        9. “詩在中原 歌詠中華”第七屆中國詩歌節主題詩歌征集獲獎名單公示
        10. “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啟幕在即
        1. 《最高樓?貂蟬》及貂蟬考略結論
        2. 國家民委與中國作協簽署合作協議
        3.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4. 莫礪鋒《唐宋詩歌續論》出版
        5. 2024年,《詩刊》將迎來全新改版!“雙十一”折扣預訂!
        6. 每日好詩第398期(現代詩)入圍作品公示
        7. 《三上詞話》誕生記
        8. 中國新詩版本館征集啟事
        9. “摘取詩學王冠的人”呂進:守住夢想,守住心上的陽光
        10. 每日好詩第398期(舊體詩)入圍作品公示
        1. 中國詩歌網開通“《詩刊》投稿專區”
        2. 《詩刊》征集廣告詞
        3. 清新曠達 筆底無塵——讀溫皓然古典詩詞
        4. 同舟共濟,以詩抗疫——全國抗疫詩歌征集啟事
        5. 關于詩和詩人的有關話題
        6. 尋找詩意 美麗人生——上海向詩歌愛好者發出邀請
        7. 以現代詩歌實踐探尋現代詩歌的本原
        8. 賞析《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9. 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征稿啟事 (現代詩、舊體詩、書法、朗誦、標志設計)
        10. 鄔耀仿:做個快樂的寫詩人
        一级一级女人真人毛片97片,岛国A级毛片18禁,中文字幕日本二区,A级全黄试看30分钟^&#

        <legend id="4u74y"></legend>

        <tbody id="4u74y"></tbody>

          1. <tbody id="4u74y"></tbody>